咨询热线

02585861466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南京情商教育再现高潮!

南京情商教育再现高潮!

来源:未知  浏览:   发布日期:2007-02-12
南京情商教育再现高潮!

南京孩子情商不高

(本文转载5月23日金陵晚报 记者:李娅娅 报道)
    目前,南京儿童平均智商低于全国水平的消息见诸报端后,引起较大凡响,甚至有人吧它和“高考之痛”联系在一起。但也有人提出,在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当中,智商IQ只占20%,另外80%靠情商(EQ)。
那么,在南京的中小学,情商教育状况如何呢?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了解,令人吃惊的是,近年来,南京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心理疾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在升学竞争成为学生任务的首要情况下,南京人自豪地说一声“我们的孩子情商较高”,恐怕底气还不够足。
对南京某重点中学的调查显示

超三成学生有过自杀的念头
      媒体最近一次对南京某重点中学的初三年纪两个班级进行的心理状态调查显示,三成学生在遇到麻烦和苦恼时想到轻生。这个结果令人心惊。

半数与父母沟通不畅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父母理解自己的学生仅占44%,有56%的孩子认为自己不能被父母理解,其中10%认为“根本不能理解”。一位学生说:“我已经15岁了,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处理方式,但是在父母眼里,我永远是个没有思想的孩子,什么事情都要按照他们设计好的路走,我觉得郁闷透了。”
      不少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父母的眼睛只是一味地盯着学习,根本忽略了自己其他的感受。一位男生写道:“爸爸妈妈总是说,给你吃这么好,,不就是图你学习上有长进。他们在物质上过多地关心我,却毫不过问我的精神需求。”
      正因为和父母之间存在隔阂,当被问及“你有苦恼和困惑会对谁讲”时,只有24%的学生选择了父母,而同学以38%的比例成为主要倾诉对象,另有6%选择了老师,剩下的32%竟表示没有人可以倾诉。
三成学生想过轻生

      在103个调查对象中,竟然有28个人有过轻生念头,此外还有7人经常产生这种念头。两者相加表明,超过三成的孩子曾经在脑海里想到过自杀。
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居然会产生如此悲观的想法?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并没有经受大的挫折,而引发他们产生轻生念头的原因竟是五花八门。有的觉得“生活好没意思,压力太大”有的写道:“对自己太失望”,而具体原因则有“学习成绩不太好”“考试考不好”“他们误解我”等,可以看出学习是主要压力。
      令人震惊的是,有的孩子在回答为何轻生时只是简单地说“烦”“郁闷”“空虚”“活得太累”,甚至是“不高兴”。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孩子通常回答父母是否理解自己时予以否定,而在排除心中烦恼时常选择“自我解决”的方式。

六成孩子自己解决烦恼
    遇到烦恼时,如何将其及时排解出去,缓解心中压力?回答这一问题时,只有38%的学生会表示“找人倾诉”,将近六成的孩子选择了“自我解决”的方式。
    其中27%的学生表示遇到麻烦只会“闷”在心里,其他35%的学生会自我排解烦恼。比如:“发泄”“尽量忘却”“上网”“打球”“自己开导自己”“写日记”“吃东西”“看恐怖小说刺激自己”“找个没有人的地方说出来”“在无人之地大喊”“将笔折断”等各种自创的方法。其中“发泄”“写日记”占的比例最大。可以看出,在这些孩子感到苦闷时,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孤立无助的感觉。
 
他们为何不快乐?
情商不佳之典型表现

“情商”出了问题,人的情绪和交际就会出现障碍。在南京李唐心理保健中心,常有一些学生因为心理问题,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咨询。记者摘取其中两个典型例子,从中可以看出缺乏“情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
人际关系不佳型:她没有朋友
 
     周同学是初二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基本都是班级里的第一名。但她经常感到不快乐:“学习成绩好有什么用?”原来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跟班级里的同学搞不好关系,她这么用功学习也就是为了让别的同学注意她,“要是成绩不好就更没有人看我了”。
      后来她才知道是自己在跟同学的交流真出现了问题,她基本上用了一种“对抗”的方式和同学进行讲话和交流。比如说在吃饭的问题上,同学问她:“吃饭了吗?”她会回答:“吃不吃饭有什么关系”同学喊她一起去吃饭,她回答:“你们吃饭干吗喊我”久而久之,同学们就疏远她了。而这些对抗的交流方式在她看来很正常,“因为平常爸爸妈妈就是这样讲话的”。后来她甚至用一种自虐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将自己全身掐得青块紫一块。她甚至让同学在自己的膀子上拧一下。
自控能力不佳型:“我也知道打架不对”

    只要受一点刺激,朱同学就会坐不住了,要跟人打架,结果不是把人打伤,就是自己被人打伤,同学们都觉得他这个人难以琢磨和相处。“我也知道打架不对”,朱同学非常苦恼。但只要别人稍微“惹”他一下,他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哪怕是在上课的时候,他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别人打起来。“我觉得自己就是控制不住,就是想发火”。他的同学为了治治他的毛病,在以“厉害”闻名的物理老师的课前将他的文具盒藏起来,看他会不会在课堂上跳起来,然后给老师修理。
专家:情商和智商不可分割

      南京李唐心理保健中心主任李萍表示,这些都是学生情商缺失的体现。比如说人际关系不佳的周同学从小生活的环境导致了她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表现不佳,孩子的情商培养和家庭关系密切,父母的饿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巨大,所以除了学校有关情商教育外,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不可或缺,没有很好的同学关系的学生成长的过程会很孤独,需要相互交流。
情绪不好也会导致学习成绩的不好,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也会有影响,情商和智商是两个不可割裂的概念,两者是相互影响的。
     孩子心理脆弱,情商低下,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关系。留美归国的著名教育家吴志芬的分析: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两个看似对立实则统一的态度,这是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对孩子溺爱,一方面又表现出某种专制。
     那么家长应该创设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呢?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他们认为家长可以在以下5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对孩子主动性的培养。所谓主动性,是自发自愿地参与是人内心的一种积极因素。假如家长试图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家中的大小事都让他们主动参与,让他们积极发挥,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觉得自己正在长大,产生自信心,不再依赖家长,开始试图独自思考亲自操作并试图从家长的约束下解放出来。
    二。对孩子同理心的培养。所谓同理心,也就是设身处地地体会别人的感受,懂得关心别人,理解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同理心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也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比如:为灾区孩子献爱心,将自己的“压岁钱”“零用钱”捐给需要的人,关心身边的小伙伴,尽自己的能力,从行为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他们送温暖;到社区参加敬老院参加活动,开展:“手拉手”活动等等。这给孩子带来的效益无法估量。
    三、对孩子心理调试能力的培养。在孩子心理出现障碍时家长应及时发现并抓住时机和孩子谈心,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表现对他们的信任,让他们从苦恼中解脱出来。这样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四。对孩子适应性的培养。家长应培养和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其创设生存难题。如对孩子不包办一切,不有求必应,让孩子参加各种劳动。催其奋进,又让其在早期体验挫折,增强心理免疫力。所以家长应有意识地拓展此类知识,切实提高孩子的自理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应变能力的培养。从社会发展趋势看,应变能力强的人做事成功率高,受人欢迎。孩子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极大地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也培养了他们临危不乱,在短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并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有了这种应变能力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都会将损失降到最低,争取到最好的结果。所以孩子的应变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能力,更是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