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心声】揭秘「坚持」背后的武功秘籍(上
“我们家孩子,刚开始学钢琴、画画之类的,都是挺积极的,但是还不到一年,就都放弃了……”
最近听到不少类似于这位家长的倾诉,想要让孩子保持在一件事物上的坚持真是需要付出心血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原因放在意志力上,但其实很多事情的坚持是根本不需要太多意志力的参与。换句话来说,长期使用意志力去坚持一件事情最终会变得筋疲力尽,反而不利于坚持。
其实,坚持是有方法的,秘诀就在于让孩子通过了解自己确定目标最终养成习惯。
这句话很简单,也不难理解,但是却有大部分人做不到,为什么呢?
因为很多人都忽略了这里面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武功秘籍——了解自己。
有多少孩子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有多少孩子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里?
有多少孩子知道自己的强项是什么?
接下来我将分享给你,了解自己的三件宝物——一颗好奇心,一双火眼金睛,一支马良神笔。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纳闷了,坚持跟好奇心有什么关系?
要知道好奇心是自然赋予我们最强大学习机制,可以促使我们保持学习的心态,帮助我们抓住一切接触到的信息。
这种内在的驱动力会使人们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不断地深究领域里一切未知的知识,让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获得快乐。
蒙特梭利认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都是从感觉开始发展到概念。
婴儿时期,孩子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梳子,先咬一咬毛巾又咬一咬梳子,其实就是在用嘴感觉软和硬。
再长大一点,孩子拿着彩笔在墙上涂画,乐呵呵地欣赏着自己的“抽象派”大作,这时其实是在感觉各种颜色。
到后来,孩子听到了一个大盒子发出了奇妙的声音,知道了原来那个叫钢琴,并且用手指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战战兢兢地按了一下,叮……
这一切的探索都那么的有趣,我们根本都不需要去要求孩子去探索,可是,回头想想,我们是不是曾制止过这些探索?
他蹲在地上观察着一朵黄色的小野花,妈妈一把拉起他:”快点,美术班快迟到啦!”
孩子好奇的东西经常是来自于生活和自然的,而不是抽象的知识,理解知识也必须先经过探索获得感觉进一步发展到概念。
孩子爱上弹钢琴,不是因为有人告诉他这首曲子怎么弹才对,而是他发现原来钢琴可以发出那么美好的声音。
那么,世界上有那么多可以探索的事情,我们究竟要把好奇心用在哪里?
这时候我们还要让孩子关注自己的内在,找到天赋。
很多时候孩子放弃探索一件事,是因为不确定能不能做到,或是觉得自己做得
不好。
想要孩子对一件事产生源源不断的好奇心和能力感,主要就在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么,也就是找到天赋。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而天赋是一种隐藏的潜力,经过后天刻意练习可以转化为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发现天赋呢?
首先天赋是隐性的,是需要去探索去尝试才有可能发现的;
其次天赋是先天的因素,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需要有意地引导才能察觉;
所以,可以引导孩子去发现,做哪些事情的时候是特别兴奋的、迫不及待的、专注的、完成后有满足感的,从中发现天赋。
真正的天赋,是能够让你感觉自己很强大的特质。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发现,还要表达并记录下来,为什么这么说呢?
为什么要记录下来,有两个原因:
如果我问,什么叫自信,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个词很熟悉,但如果要把它完整地描述出来,就未必每个人都做得到了。
对自己的了解也是如此,很多的想法和情绪都是以一种隐秘、碎片化的语言存在的,会让人产生一种已经知道的错觉,这时需要我们把它表达出来,并且通过文字或者其他方式记录下来。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当我们把这些对自己的观察和发现都记录下来,积累一定的时间后,回过头你会发现有一些事情是经常让你觉得兴奋的,经常让你觉得很有成就感的,从中就可以发现更多自己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么有没有一个好用的模板可以更有效地去记录那些瞬间呢?
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个工具,来自【龅牙兔好习惯养成计划】记录本中的自我激励模块:
我今天做得很棒的事情
我今天最大的进步
我做的新尝试
今天努力克服的困难
受到的表扬和赞美
通过每天记录这5个内容,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找到天赋,并且提升自我认识、自我激励的能力。
当孩子可以保持着好奇心,积极地探索这个世界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且经过记录发现了自己擅长的,就已经为坚持做好事情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每天只需要动一动笔,也许就会发现未来的莫扎特,未来的达芬奇,未来的爱因斯坦……
你会发现这时候孩子似乎有源源不断的动力,那么更好地运用这股洪荒之力呢?下一次我们来讲讲第二个武功秘籍——定一个聪明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