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的和孩子讲道理,是对是错?

好像所有的爸妈都会跟孩子讲道理。面对孩子的很多想法和需要,我们总是以大人的姿态——经验和权威,坚持说:
“这样才是对的,我不是已经跟你说过很多遍了吗”
“太阳是红色的,你应该这样画”
“听妈妈话的才是好孩子”
……
那些经常跟孩子讲道理的父母,最后都怎么样了呢?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一天会跟你说:
“你们到底有完没完!”
“你们太吵了!”
“我不想再听了”
或者直接选择沉默……
01

前天,在肯德基里见到一位妈妈,在孩子将饮料洒在衣服上之后,不停地指责孩子。说孩子这点事情都做不好,平时教她的用双手端饮料,怎么就记不住?
孩子一脸委屈地看着妈妈,在此期间,孩子的爸爸跑过来劝说。可妈妈却还是不依不饶,非要孩子承认是自己不小心,并保证回家后,弄脏的衣服自己洗。大庭广众之下,小女孩显得很无助,可是妈妈丝毫没能意识到有什么不妥。直到孩子哭着承认是自己不对,妈妈才停止了指责。
这样的场景,让旁边的人看后都纷纷摇头,和我一起外出逛街的好友,轻声对我说:“这位妈妈,典型的属于情商不高,她以为她的教育方式就是对的,可是她不知道,她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伤害了孩子弱小的心。”
情商低的妈妈,才会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任意指责,并且不停地对孩子讲道理,孰不知这样不仅无法让孩子受教,只会让孩子陷入到尴尬的境地。
02

孩子犯错,家长适当地讲道理,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如若,你整天不停地说教讲道理,对于孩子来说,那绝对就是灾难。
教育家卢梭认为,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当孩子面对一件错误的时候,家长一味地与之较劲,逼迫孩子听话,跟他们讲关于这件事是否错了的道理。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将孩子推到了我们的对立面。
让孩子深切体会到其中的道理,远比你不停地讲道理要好!这才是情商高的妈妈要做的事。
03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呢?
当然是带着孩子去做尝试。让孩子有体验。
当然也有些家长很少和孩子讲道理,他们做事的风格很特别,那就是既然我说了,你不愿意听,干脆就直接开打。
打完后,却又一再地问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打你是不是因为你不听话的原因?下回你应该记住这次的教训了吧?
这样打完了,又反过头再讲道理的家长,比那些单纯讲道理的家长,更让人无语。
如果说讲道理的家长情商低,那么打孩子的家长基本上就没什么情商,那些又打又骂的家长,孩子若是遇上了,那简直就是灾难。
04
父母还有一个观念偏差: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你认为对的,在孩子的眼中,也许根本都不存在对与错的区别。
例如:孩子将家里重要的东西分享给了自己的小伙伴,结果被父母揍的事。
孩子喜欢分享玩具和零食,在他的价值标准里,只有自己喜不喜欢,没有贵不贵重。
教育从来都不是讲道理的过程,而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只有让孩子体会到了,他才能够理解,才能够转变自己。
只有情商高的妈妈,才会这样做。
05
当然也有些家长认为让孩子去体验和感受,太不直接了。教育孩子最直接的方式,那就是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
就像是有的家长曾说过的,我给他指了一条阳关大道,可他却偏偏要跳入火坑。
是孩子喜欢跳火坑吗?不是的,而是孩子根本没能意识到那是火坑。也只有让孩子试了,他才知道原来那条路是行不通的。
可是大多数家长,都不敢做这样的尝试,担心孩子在体验的过程中,会伤到自己。以至于会对着孩子时常说教,甚至于是阻止孩子去做这件事情。
可是你想过没有,你越是让孩子不去做的事情,孩子就越想着去尝试,从而导致孩子也越发的叛逆。
06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
儿童早期对世界的认识完全是以他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是“自我中心主义的”。他们所体验和感知到的印象是浑然一体的,造成被体验和被感知的事物都成为自身的活动,把自己当作宇宙的中心。
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感情去判断和理解周围世界及和他人的关系等,而完全不能注意别人的意图、观点和情感,不能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也不能从事物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去认知问题。
这种自我中心主义是由于还没有把自我和外部世界相分化,因此和成人的利己主义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孩子所看到的,其实和成人所看到的是两种不同的情况,父母给孩子讲道理,是从成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孩子并不能理解太多。
只有父母牵着孩子的手,带着孩子从中体会道理,才能让孩子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父母的讲的这些道理。
孩子只有体会了,理解了,才能够内化成他自己的道理,才更加能够懂得有些事情为什么能做,有些事情为什么不能做。
这个世界不仅只是孩子需要学习,需要成长,作为父母同样需要学习和成长。
你想要孩子好好写作业,那么最好你能够拿起书本学起来,因为:
你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作用远大于你的说教。